更新时间:2025-10-23 16:58点击:
当AI从效率工具演变为管理范式的重塑者,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超越技术本身,铸就根植于人文土壤的“新质生产力”。管理文明的未来,正系于技术理性与人文智慧的深度融合。
2025年10月17日,由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组委会、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简称“C50+”)主办,海信集团、金蝶集团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山东青岛举行。经过严格遴选,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凭借其独特的“基于心力管理的自我管理实践”案例,荣获2025年度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管理创新标杆”。

黑松林始建于1986年,从一家仅有十几名员工、年产值不足30万元的乡镇小厂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精细化工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命令-执行式”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产品种类繁多、定制任务多、交付周期短的生产特点时,亟需激发员工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建立更加敏捷高效的管理体系。
基于这一认识,黑松林创新推出“心力管理”模式,秉持“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传道师、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责任人”理念,系统构建了员工自我管理体系,其实践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引领,以心为本、以文化人。黑松林坚持抚育“人心”这块田,秉持“知心-聚心-塑心”的管理路径,将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实现“以文化育人、以心力促效”,推动组织提质增效。
二是组织重构,以“节点自治”推动组织扁平化。黑松林将传统“生产部-车间-班组”层级结构精简为“经营与生产管理办公室+6个生产节点”的扁平化架构。通过赋予员工决策和行动自主权,实现“三自一包”(自我管理、自主考核、自己当家,包任务、消耗、安环等),充分激发员工主动性。
三是制度创新,构建标准化自主管理流程。围绕关键环节,黑松林探索建立了弹性考勤管理、协商定额制、员工工作日记引导制、安全环保全员巡检轮值等系列制度,使员工成为任务的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估者,让管理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四是激励协同,构建多维激励体系。黑松林注重物质、情感与精神激励的协同,实施薪酬增长、实物补助、人性化假期等举措,创新“进二退一”等机制,并通过情绪气象台、点长晨会等渠道密切把握员工需求,切实帮助解决问题,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
这一系列管理创新带来了显著成效:公司实现年人均销售150万元以上的经营业绩,员工收入5年翻一番,骨干队伍保持稳定。此外,黑松林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参与制定17项国家标准,在工业粘合剂细分市场建立起显著竞争优势。
黑松林的“心力管理”实践,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而生长出的以软济硬的管理智慧,已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完整体系。相关案例被哈佛商学院和清华大学案例库收录,并在全国多地企业得到成功借鉴。
从昔日濒临破产的乡镇小厂,到今日的管理创新标杆,黑松林用实践证明: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价值观的塑造,依然是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以心为本的管理智慧,正在为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注入持久生命力。
展望未来,黑松林表示将继续深化与完善“心力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实践,期待能与更多企业同行,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