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18 14:32点击: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速度显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总计逾8. 8 万亿元,占GDP比重的9.77%。在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旧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我国仍有40%的人群未接触过消费金融,意味着行业渗透率亟待提升。金融科技就可以有效弥补消费金融行业的不足,在风险控制、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维信金科变依托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研发,获得行业认可。
在“开放·融合 第二届银行创新与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上,维信金科入选由由一本财经协同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及行业专家联合评选出的“2019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服务商TOP30”榜单。作为国内最早的独立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维信金科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普惠金融实践,对外输出高效、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
近日,维信金科副总经理李宁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围绕“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吗”这一论题发表主题演讲,进一步阐明公司对于消费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与规划。
提及“消费金融是否算普惠金融”的问题,李宁认为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第一,作为消费金融企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怎么平衡?第二,在做消费金融的过程中,有典型的两种思维,一种思维叫风控思维,很多同行以前来自银行机构;另一种思维叫流量思维,市场上很多玩家其实是纯互联网出身,所以流量思维和风控思维是需要平衡的;第三,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平衡,这实际上也是监管着重考虑的问题。
论坛上,在定义“什么是消费金融”、“什么是普惠金融”等概念时,许多专家都提及了小微企业、“三农”或弱势群体这些传统的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而维信金科则认为,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状况,在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中应当再加上一个群体——小镇青年。这些小镇青年有些属于“三农”范围,有些则不是;不可简单以城市发展水平来对他们下定义,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其实这些小镇青年才是消费金融最大的群体之一。
当行业都在讨论消费金融算不算普惠金融时,维信金科认为某种意义上真正做普惠金融只有5个模式:
第一是阿里的模式,第二是美团的模式,第三是台州银行的模式,它代表了一个信贷员可以维护多少家小微企业,第四是核心企业掌握供应链的模式,第五就是发现前面四种模式都不适用,法人靠个人信用完成消费贷款,实际上还是普惠金融。回到消费金融为什么算普惠金融,其实提到“普”和“惠”的定义。维信也很认同“普”得是更多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各种各样的人,而“惠”大家会有一点纠结,大家会觉得“惠”是不是意味着更低的成本。
此外,李宁在会上还强调了:更好的服务、更公平的服务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因为从“惠”的角度来看,即便不说风险定价和差异化定价,同样利率对不同消费者来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叫“惠”本身没有统一标准。
作为开放市场获客的消费金融企业,纵观整个行业,维信金科团队对于行业发展的看法可以分为四点:
第一,我们非常欢迎和拥抱监管。因为现在的市场还会出现监管缺失的问题,有些时候有牌照还不如没有牌照。从我们期望的角度讲,不管行业出现了乱象,还是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希望监管能形同创业者一样,置身于市场的运作,感同身受地有一些实用性和前瞻性的配套政策。
第二,更多元、健康的信息共享体系。很多人觉得风控是无所谓的,只要有大数据就行。我们作为持牌从业者来讲,是不认同这个做法的,我们希望信息共享能够越来越健康、多层次,包括征信的信息,还有社保或者说一些财税上的信息。这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消费金融从业做得越深越拿不到,真正能承受高风险的机构没办法获得这些信息,我们觉得实际上是机构的高风险和信息可得性的倒挂。
第三,金融科技的合理使用。我个人属于技术背景,我们也非常认同金融科技要充分使用但不能滥用,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尝试,谨慎的态度去验证。比如,在金融科技的使用中,我们发现金融科技会导致“黑箱”的消费歧视,如果你哪天发现自己没有被授予某笔贷款,你都无法找出原因,这是金融科技的一个侧效应。这不光是我们国家无法避免,在发达国家也无法避免。
第四,风险体系的建设。9月份,整个消费金融的行业有一些数据方面的整治,我们认为从业者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只看大数据,还是要回到全面监管风险体系的建设上,围绕客户真实、合理的需求,以场景化的建设来控制过度放贷以及多头借贷。
随着消费金融的不断深化发展,技术驱动的特征将日趋显著。维信金科将进一步在合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的支撑之下,依托金融科技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普惠金融的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