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更新时间:2019-08-08 22:11点击: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用好、管好扶贫资金。如果疏于监管,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会大打折扣,脱贫攻坚战全面取得胜利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通报,就扶贫小额信贷逾期贷款较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不严等问题,约谈了甘肃、湖北等三省区扶贫小额信贷主管部门和扶贫办以及四川、宁夏两省区的2个贫困县主要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认真整改,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省区相关部门和人员之所以被约谈,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过高。例如,截至2018年9月底,甘肃省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4.22%,有36个县逾期率超过3%,且贷款用途不符合规定、户贷企用没有兑现承诺收益;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分别有14个县、12个县逾期率超过3%。二是扶贫资金投放速度过慢,影响了脱贫攻坚战的整体推进。例如,四川省旺苍县2016至2017年通过金融机构贷款7.63亿元用于扶贫项目,截至2017年10月底,资金结存4.09亿元,按要求应于2018年3月完成投放,但截至2018年9月28日,仍有1.92亿元闲置。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弄虚作假,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养殖补贴发放中弄虚作假,骗取扶贫资金,对没有养殖牛羊的贫困户也发放养殖补贴。

  从通报的五省区情况看,五省区均处中西部地区,属于贫困人口集中、深度贫困区连片、“硬骨头”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按理,做好这些地方的扶贫工作,需要做到有耐心、下工夫、不畏难、不怕苦、勤宣传、多引导,但实际工作中,有的扶贫人员有急躁情绪,因为希望所负责地区尽早脱贫摘帽,存在突击放贷,粗放式放贷的情况;有的扶贫人员对困难情况考虑不足,对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后的管理不到位,这些都导致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后,出现了过高的逾期率。

  逾期率过高,除了贫困群众使用小额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出现欠收、绝收或其他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外,更多还是一些贫困群众将扶贫小额信贷视为福利,认为这些钱可以不还;有些贫困群众甚至存在“攀比”心理,一个贫困群众不还,其他群众跟风。显然,要改变这一状况并有效控制逾期率,需要扶贫人员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让他们知道小额贷款不是福利,是需要偿还的贷款。同时,小额贷款发放后,应当做好贷后管理,增加回访频率,随时掌握贫困群众的还款能力变化情况。发现逾期苗头,及早采取对策,防止出现大面积逾期。上述省区较高逾期率的出现,说明这些地方扶贫工作在某些方面仍不扎实,仍需改进和提高。

  扶贫小额贷款不仅要防止放下去、收不回,造成逾期率过高,也要防止因“惧贷”而“拒贷”,影响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四川省旺苍县7.63亿元的扶贫贷款,最初一年只放出去3亿元左右。又耗时一年,结存时,资金仍有1.92亿元闲置。如此闲置,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财务成本,也说明当地在扶贫小贷发放中,顾虑重重,担心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以致不敢贷、不愿贷。而扶贫小额贷款迟迟发放不到位,也大大影响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提升,并将影响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深度推进,甚至影响整个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

  在高逾期率、惧贷之外,弄虚作假,套取或骗取扶贫贷款,更表明一些地方对扶贫资金疏于管理,制度漏洞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户贷企用”本是希望将发放给贫困群众的小额信贷资金,集中起来,让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使用,通过其承诺给贫困群众一定时期内的一定收益,帮助贫困群众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然而,有些地方的企业使用了扶贫贷款,却不按承诺,给贫困群众发放收益。扶贫小贷成了龙头企业套取的低息贷款,这些企业只顾享受低成本的贷款资源,却不给贫困群众应得收益,“户贷企用”被误用严重损害了贫困群众利益。更有地方,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在养殖补贴发放中弄虚作假,对没有养殖牛羊的贫困户也发放养殖补贴。如此骗取扶贫贷款,削弱了扶贫资金有的放矢地实施定点攻坚、精准施策的力量和作用,影响了啃“硬骨头”的进度。

  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有关各方凝神聚力,让扶贫小贷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此,有关各方应当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既不可乱投乱放,也不应惧贷拒贷,更不能套取骗取。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不是“唐僧肉”,也不是“胡椒面”,更不是“福利金”。毫无疑问,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也只有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才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扶贫效果,最终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