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需要“滴灌技术”

更新时间:2017-06-10 06:17点击:

  中国的小微企业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7月15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各相关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
  鉴于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搞活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比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就曾出台力挺小微企业的九大金融财税政策,其力度并不亚于今年。有人统计,2011年以来,有关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量级”政策已达6条。
  一方面是中央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意愿,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对资金的渴望,两方面的期望和考验都聚焦在金融业。对于金融业来说,压力是巨大的,任务不轻松。
  应当说,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正在持续改善。无论是货币政策当局,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对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鼓励政策和具体要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业,也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实行信贷倾斜。
  据统计,2012年全年,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比大、中型企业高8个和1个百分点,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占新增全部企业贷款的34.6%。但是目前社会上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呼声依然不断出现。这说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在我国也是由来已久。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学术界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体系、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分析研究,总结了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与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不匹配、不适应,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与小微企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以银行体系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商业化、股份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与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种类齐全、功能互补的现代银行体系。这个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个体系是在适应和满足大型国企和大型项目融资需求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大型银行数量少但实力雄厚,中型银行发展迅速但仍有不足,小微型银行数量少且实力严重不足。在面对小微企业分散灵活的融资需求以及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抵押物或质押物的境况时,这个体系便凸显出自身的局限和不适应。
  虽然国务院和监管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放宽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是商业银行基于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等商业原则考虑,在微观操作层面存在对小微企业慎贷、惜贷现象,似乎也是“天经地义”。据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90%的规模以下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95%的小微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这种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之间的“断层”,也使得货币政策在支持小微企业时面临某种制约和无奈。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式主要体现在控制流动性上,作用方向是整个实体经济,而不是某个具体行业或企业,更不能直接决定货币的具体流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主要依靠大中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就是说,如果在银行体系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某种断层的话,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不一定能迅速直接地流入小微企业群体中。因此,必须加快金融结构调整,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修复金融业与小微企业之间的“断层”,使货币政策更及时有效地传导到小微企业群体。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2012年4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表述过这种无奈:“打个比方,这有点类似于局部农田干旱缺水,央行管着水库大坝,央行想挖几个渠来放水,使之流向特定的干旱农田,但法规说这不是央行的工作,则央行可做的只能是放开闸门大水漫灌,相信一部分水会达到需要的农田。但问题一是资源有所浪费(如未来有通胀);二是可能出现副作用(如新兴市场遭到过量资本流入);三是不确定需水之处能得到多少,公众是否满意。”
  虽然人民银行近几年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普遍的、大量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来说,显然是很不够的。于是,“人们希望有‘定向供水’或‘滴灌’的能力。”
  从流动性的角度观察,资金与水的自然属性是相同的,都要往“低处流”。问题是小微企业一时还很难成为资金“洼地”,无法吸引大量信贷资金自动流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要服从“盈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市场法则,除非有一双“看得见的手”来改变资金的流向,让它流入指定的“农田”。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挖掘小微企业“资金洼地”,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投资小微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抵押担保、会计审计标准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小微企业金融生态,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完善大中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激励机制,拓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还要采取行政的手段,着力优化金融结构,发展立足当地的中小银行、社区银行和小贷公司。要积极发挥民间资本积极性,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构建微型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组织体系。形象地说,就是铺设资金“喷灌”、“滴灌”的管道和设备,延伸金融毛细血管,培育与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草根经济相伴相生、贴身服务的草根金融体系。
  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然而以色列却通过采用节水率高达90%以上的喷灌、滴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的效益,成为水果和蔬菜出口大国,创造了沙漠上的奇迹。
  资金如水,企业如苗。在推进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服务的工作中,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在农业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的喷灌、滴灌技术和原理应该能给我们提供启迪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