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帝国金业:香港楼价为何易升难跌?

更新时间:2016-11-08 15:59点击:

  作者:梁启俊

  自金融海啸后,由美联储带动,全球进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近年,全球经济又再走入低增长时期,通胀低迷,美联储一再推迟加息步伐,各国央行相继推出较极端的措施去振兴经济。虽然政策初期,一定程度为经济注入动力,避免了再次陷入危机之中,但不少经济学者都质疑,过量的资金流动性,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就是资产价格的上升,尤其是世界各地一些主要城市,楼房价格的升幅十分明显。

  作为亚洲的重要城市之一,香港近年楼房价格亦不断上升,不少统计数字已证明香港楼房价格高企,脱离了一般家庭正常的购买力。例如,一个中等家庭要完全不花费超过15年才能有足够资金购买一个九龙区400平方呎的单位。最新数据显示,香港家庭的供楼负担比率,即供款占入息比例,升至59%,代表家庭大部份收入都落入住房之中,又或者以香港楼房价格中位数除以香港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数,得出的结果竟高达19倍,是发达城市中之冠,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

  过去一段时间,香港政府一直致力压抑楼价升势,推出不同的行政措施,减低需求,不过4年多以来,功效成疑,更被认为有反效果,扭曲了市场供需。香港楼价指数不断攀升,除去年美国加息后,楼价经过一轮较明显的回调之外,其余大部份时间都是向上为主。自本年英国脱欧公投后,近3至4个月,楼价更意外地拗腰式回升,令市场惊讶。

  近日,香港政府再宣布新政策,香港居民(不论以个人或公司名义)购入第二套楼房住宅的话,将统一征收15%税项,是2015年2月以来再次实施调控。政府指,投资者再度活跃市场,希望对此加以监控,防范楼市对社会未来造成的风险。

  为什么香港的楼市在一系列的打压措施下,仍然高居不下? 不少分析指出,香港楼价已超出一般香港家庭的购买力,更提醒开始出现泡沫,看淡未来香港楼市前景。大部份"专家"指出利率在未来数年是上升趋势,加上香港经济不明朗,住宅的供应又会增加,所以"看淡"一方普遍预期跌幅将超过30-40%,甚至一半。

  要了解香港的楼市,绝不能单单以上述几个因素及数据,判断后市走势,甚至不能解释目前楼价为何如此高企的原因。刚才说到楼价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购买力,但若入市者根本不是普通的家庭,便不能简单依据一条算式去指出香港楼市脱离基本面。

  不过,未来几年,美国方面经济仍然稳健,美联储加息将是必然的事实,香港将跟随美国加息,对资产价格必有影响。但重点是,去年即使美国加息后,香港银行亦未有跟随加息,因资金未有流走,港元兑美元维持7.75-7.76的水平未有转弱,显示香港银行体系中的资金息仍然极充裕。目前市场预期,美息最少再加三次,令香港银行体系中的结余减少,才对港息有压力。问题是,美联储当局对加息一再推迟,2016年只可能加息一次,甚至不断对长期利率的预期作出调整。市场相信,美息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亦只会在3%左右见顶。所以,近期香港的银行有感美息将维持低企,更积极争取按揭业务,一再调低按揭利率。即使面对美息趋升的情况下,各银行亦大打"按揭战",由最普遍Hibor+1.7%的水平,调至Hibor+1.45%左右,变相反大势而行,为楼按人士减息,成为支持楼市的一大因素。

  由于按息维持低企,供款的利息成本减少,刺激了投资者入市购入住宅作长线投资。因为投资者在租务市场中,仍然轻易得到约2%或以上的回报率,扣除供款利息(目前低于2%)后,代表仍能得到正回报。例如,位于长沙湾的一个大型屋苑,目前售价约610-650万,在租务市场每月可获18000-19000元的租金,即代表回报率有3.3%-3.7%,事实上远比按息高。这同时吸引一些租户,希望转租为供,购入自住,因以目前低企的按揭的利率计算,分30年供款,每月供款亦不足15000元。这亦是支持香港楼价的正面因素,近年在高位徘徊。

  当然,数字仍然数字,香港楼市火热,并不单单这些利好因素可导致的。(续)

  —完—

  关于帝国金融集团

  帝国金融集团业务遍布中国、香港及澳洲,旗下设有「帝国金」、「帝国汇」、「帝国恒源」及「帝国信贷」多间公司。帝国金业集团有限公司(帝国金业)为「帝国金」之环球市场独家拓展合作伙伴,致力为全球客户推广及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为贵金属、外汇买卖、财富管理及信贷业务,并持有多项受严格监管的专业牌照,包括香港金银业贸易场AA类牌照及澳大利亚国民财务安全和资产保护委员会金融产品经营牌照。集团秉承「公平、公正、透明」的核心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全天候理财投资服务,致力满足客户的理财需要。

  如有垂询,请联络:

  帝国金融集团

  地址: 香港干诺道中168-200号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厦24楼

  网站: www.impfg.com

  香港热线: (852) 5530 0112

  全国热线: 4001-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