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数说富士康:解读改革开放主力军的传奇密码

更新时间:2018-06-04 18:36点击: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洪波涌起,激荡神州,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善弈者谋势,身处历史转折中的富士康30年前发轫于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聚浩荡而击中流,致广大而尽精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改革开放建设者和见证者的昂扬姿态,紧抓机遇,敢为人先,开创了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业。

  数字看似冰冷的语言,也是雄辩的表达,透过一串串凝聚着无数富士康人奋斗汗水的闪光数字,以人才、创新和责任三个维度,解读富士康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一面亮丽旗帜,30年来推动改革开放、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传奇密码,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样本意义。

  人才维度:制造工厂也是人才工厂,30年栽植”一千万颗树的森林“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不仅制造产品,也制造人才。30年来富士康极为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国内率先引入德国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一方面积极落实员工"入职即入学",推动"人才年轻化"战略,践行"厂区变校区、厂房变教室"的方针。另一方面,与百余家高校合作办学,与地方政府合办"企业大学",搭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促进人才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运用集团优势科技与云端网络载体,将企业打造成覆盖全厂区、全员工的"人才培育工厂"。

  过去16年,富士康有53,660名员工完成学历教育,有50,000人完成模具技工教育,杨飞飞、汪登辉、肖礼理、徐维贵、周强、李贵珍……一大批大国工匠从基层一线脱颖而出。富士康百万制造大军,历练成中国制造业最具活力的产业队伍。30年来,富士康培育的人才逾一千万,堪称”一千万棵树的森林“。

  中国制造业正告别快速扩张期,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富士康与时俱进,调整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挖掘人才潜能,使“制造工厂”与“人才培育工厂”并举,实现从技工向工程师及科技服务人才转变,以匹配企业转型升级所需。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富士康把百万员工培养成精工巧匠,从农民普工到农民技工,再到农民工程师,真正让每一个员工”有奔头、有期盼、有愿景“。

  创新维度:全球专利核准量逾8万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军中国制造2025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驱动富士康做大做强的源头活水。郭台铭认为:大象会跳舞,不是四肢减重了,而是头脑灵活,方向走对了。30年来,富士康紧扣时代的脉搏,以非凡远见和创新思维不断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是国家高层领导人的殷殷期许,也是富士康30年来的孜孜践行。深耕中国,运筹全球,富士康工厂遍布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全球化布局,以大中华区与美国为两大重要战略支点,组建研发团队和研究开发实验室;以中国大陆为中心,亚美欧三大洲至少设立两大制造基地,结合产品导入、设计制样、工程服务和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的垂直整合制造优势,提供给客户最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装,保证“适品、适时、适质、适量”地把货物交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富士康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速度的极好写照。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专利是核心技术的重要标志,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申请专利54,600 件,核准29,900件,连续9年名列中国大陆专利申请总量前列,连续12年在美国专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华人企业前列。据统计,富士康在世界各地的专利申请量累计146,200件,核准量达83,600件。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立足于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分化大调整,近年来富士康向品牌+商贸+服务转型,扎实耕耘6C基础产业,积极布局“十一屏三网二云”,在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工厂等方面不断发力,大大提升了先进制造核心竞争力。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无人工厂探索建设,目前已建成近10座关灯工厂,遍布全球各地。

  未来富士康将深度布局“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AI、“8K+5G”等生态产业链,追求“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升级,建设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三大虚拟流和人员流、物料流、过程流三大实体流相结合的“六流”公司,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排头兵。

  责任维度:累计创汇达2,374亿美元,改革开放主力军居功至伟

  响应时代召唤,投身改革洪流,富士康深深影响并推进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源源不断提供独具价值的”富士康智慧“和”富士康方案“。如春雷般涌动的自贸区改革试点正是从富士康龙华园区开始,富士康成为传统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力量。

  富士康的产业拓展图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脉络高度契合:中国经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沿海起飞,富士康审时度势,借全球产业链分工调整和”西风东渐“契机,大力发展制造业,扛起“三来一补”大旗,发轫深圳,成为制造行业的先行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经济迅猛发展,富士康将触角由深圳拓展至周边,形成珠三角产业群;随后浦东新区开发如火如荼,京津冀经济圈横空出世,富士康迎来了快速扩张期,将触角延伸至长三角、环渤海地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富士康将目光投向生机盎然的中原腹地和潜力巨大的西部沃土,同时将龙华园区作为全球营运总部提供战略支持,40余个科技制造服务园区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地区开枝散叶、蔚然成林。

  30年来,富士康累计创汇高达2,374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外汇储备的7.6%,平均每年进口额占中国大陆进口的3.5%;平均每年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出口的3.9%。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整体社会经济有4-5倍的乘数效应,30年来富士康咬定”先进制造“不放松,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累计从农村转移2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率超过50%。富士康每年提供1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过去30年员工总数达到1300万人,为解决中国的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爱心、信心、决心“是富士康的经营理念,这里的”爱心“不仅是对员工的关爱,更是对社会的大爱。30年来,富士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捐赠13.5亿人民币,其中为四川”5.12“抗震救灾投入0.72亿人民币。

  有媒体称:富士康上与全球顶级品牌商相连,下与千万中小企业相接,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史中集约性最强、链条最长、规模最大的集成者。“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投资大陆30周年的重要关口,郭台铭激情满怀,“富士康将打造全方位科技制造服务赋能大平台,助力新时代的中国从全面小康到全民健康,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深圳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富士康责无旁贷的使命。数字串成的富士康奋进史,隐藏着读懂新时代中国的密码。三十而立,智造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富士康必将凝聚百万富士康人的磅礴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谱写更加雄奇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