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网

产经行业的
探索与发现
更多行业干货分享,关注中国产经网Www.chinaice.cN

如何打造全球城市“夜间经济”升级版

更新时间:2019-08-07 09:09点击:

  编者按:“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推动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以此作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路径之一。为此,我们编发此文,以期对借鉴国际经验,打造全球城市“夜间经济”升级版有所裨益。

  体现“三力”

  城市精神的引领力、城市的包容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民众消费格局的转变,“夜间经济”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点亮了诸多城市的夜晚。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质量是考察其国际化程度、文化品格及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作为城市功能转换的新兴时空场域,发展夜间经济既着力发挥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的经济效益,同时亦放大其凸显城市文化丰富度、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效益。

  每当华灯初上时,整个浦江两岸流光溢彩,璀璨夜色使全球游客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都能触摸到“不夜城”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都市跳动的时代脉搏。迈入新时代,上海不仅灯景夜景更加靓丽,绿化彩化更加丰富,夜间服务更加便捷,夜间文化体验更加多元,正式“上岗”的“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更将又快又稳地驶好“夜间经济”这艘“夜航船”。

  “夜间经济”要体现城市精神的引领力。城市文化精神是“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灵魂。博物馆、艺术馆、影剧院、体育馆、书店等传统文化设施,与公园绿地、滨江水岸、工业遗址、街道街区等公共空间相互交融,构建多样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和活力街区,着力强化对各类文化要素资源的生活化、经济化与大众化的转化运用,引领夜间消费潮流,传承发扬城市精神。

  “夜间经济”要体现城市开放的包容力。国际大都市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功能节点。无论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众多旅游者、创业者和投资者,还是本地市民群众,都能通过异彩纷呈的城市夜生活,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提升多元文化融汇、时代文明引领、文化自信的标识度和显示度。

  “夜间经济”要体现城市卓越的创造力。依托城市地标商业广场、主题公园和游乐体验项目,充分运用声、影、光、电等当今前沿的展陈科技手段,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成果,以塑造深入人心的感官体验与情感共鸣为核心,实现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意转化,努力创造兼具想象力、具象化和科技感的“创意型夜晚”。

  三个“短板”

  优质项目匮乏、供需结构性错配、制度创新不足

  当前,对标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夜间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夜间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差距和瓶颈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高品质夜间文化休闲项目匮乏。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拥有许多享誉世界的精彩演出、顶级国际赛事、地标性夜间博览与游乐项目、重大节庆活动等。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大制作常年驻地演艺作品,国内国际顶尖夜间体育赛事活动数量不足,对周边城市具有吸引力的夜间节庆文化活动不足。上海夜间文化休闲项目静态单向展示的偏多、具有融合现代科技感与互动体验的动态项目较少。

  消费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错配。以夜市、集市、酒吧、音乐厅、运动场馆等为代表的夜间商业业态,主要由众多中小创业者、文化体育工作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更加有温度的人与人交流的社交空间,更加亲近自然和富有想象力的消费场景。上海商业面临日间业态的过剩与夜间业态供给不足;餐饮零售类项目偏多、文化和体育休闲服务类项目偏少;小资情调的消费地较多,接地气的平价夜市较少等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配问题。

  夜间经济管理制度创新不足。公园绿地、社区、街道、商圈和办公区往往以功能混合、嵌入式交互的方式形成夜间活力街区。就上海目前的情况看,传统街区从功能分割走向功能混合的发展过程中,商户与住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噪音管理、卫生管理、灯光污染等方面存在诉求不一致,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由于区域界限划分的模糊也带来权责不清问题,从而给夜间经济街区的整体品质和能级提升带来很大障碍,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夜间街区综合管理制度创新和完善配套政策。

  文创产业主导

  用文化塑造“夜上海”之魂,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从著名国际大都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导向,以商业服务业为供给保障,以信息服务业为辅助手段,彰显“城市精神的引领力、开放的包容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不断满足和激发市民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全时段夜间消费需求,是以城市文化赋能“夜间经济”的重要共识和做法。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努力打造“夜间经济”的升级版。

  强化多元文化融合,提升城市精神的引领度。历史上,每一次文化大融合都深刻影响了市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流变。新时代背景下,要以上海城市文化精神为引领,以多种艺术样式讲好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故事,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精巧借势进博会重大平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拓展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时装周、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等为核心主体,在多元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中,增强上海国际大都市夜间文化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供给能级,培育包罗万象又独具海派韵味的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用文化塑造“夜上海”之魂。

  强化多点网状布局,提升“夜间经济”的舒适度。为满足夜间消费者亲近自然与户外活动的需求,鼓励滨江滨河休闲区、特色商街、主题公园、博物馆、影剧院、旅游景区、名人故居等进行有效联动与相互渗透。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信息平台,提炼地域文脉要素和轴线,有机串联各个功能区、项目点,共同打造若干充盈人文情愫与时尚美感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带),进而形成开放式、混合型、多点网状布局的“夜间经济”空间格局。以近郊闲置文化资源、过剩商业空间和废弃工业遗产等为载体,点亮远离居住密集区、集纳不同领域先锋潮牌的“新兴夜间潮流圣地”,让年轻潮人们实现一站式“网红打卡”。此外,结合城市旧区改造和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打造若干富含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夜间活力社区、温度社区,以此来制造更多能读懂人心的社交标签,唤醒城市深厚的文化记忆。

  优化业态调控

  强化多层次消费供给,强化多平台多部门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