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05 22:05点击:
内蒙古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7月25日下午,2019年全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代表记者见面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此次奖励大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共授予2015年度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人、2017年度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3人;授予2015-201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12项、二等奖成果22项、三等奖成果25项;授予2015-201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果36项、二等奖成果122项、三等奖成果215项;授予2015年度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9人、2017年度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8人;授予2017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4人。
见面会上,6位获奖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科学研究的征程上执着进取、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在各自领域默默坚守、艰苦付出、不懈努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感人事迹。
王雪梅
2015年度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心血管系统、肿瘤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PET/CT的诊断及甲状腺疾病、骨转移肿瘤的核素治疗。
王雪梅筹备了自治区第一个PET/CT中心。同时帮助自治区各盟市成立13个核医学诊断中心并为各盟市培养核医学人才100余名。10年来极大地提升了自治区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
此外,王雪梅带领团队应用分子影像学对肿瘤微环境进行研究,提出并证明了反“War-burg”理论,补充了诺贝尔奖获得者Warburg理论的不足。近5年她完成碳-11标记的N-甲基多巴胺的合成和临床研究,获国家专利2项,申请国家自然基金2项,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等。
李梅
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李梅30年来一直致力于稀土及伴生资源的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研究。开发了一套可同时高效提取稀土和伴生元素氟、磷、钍的选冶一体化新技术。选矿技术实现了高品位稀土精矿的工业生产,解决了选矿不能同时实现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瓶颈,并将这一技术在中国北方稀土集团应用,产能达12万吨/年。
针对白云鄂博尾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摸清了白云鄂博尾矿中各种资源的存在形式,首次发现了钪的独立矿物-水磷钪石。开发了一套白云鄂博尾矿全回收、全利用的新技术集成,该技术以“切蛋糕”的方式将白云鄂博尾矿资源“吃干砸净”,将白云鄂博尾矿资源变废为宝。
程满金
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奖者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与推广项目30余项,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在自治区农牧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为确保我区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雷丙旺
2017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先后组织和参加了十几项军民品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主持国内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开发研制工作,集合清华大学、太重集团、中冶京城、中冶京唐等相关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重型装备制造的技术路线,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黄平平
201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获奖的项目名称为高分宽测新体制SAR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卫星、飞机等飞行器为观测平台,通过主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来获取反映目标电磁散射特征的高分辨率微波图像,是对地观测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随着对地观测需求的迅猛发展,亟需同时达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实现高效快速响应。但在常规SAR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难以同时获得,矛盾突出。
项目组围绕SAR成像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之间的矛盾问题,从单发单收(SISO)、单发多收(SIMO)和多发多收(MIMO)三个方面开展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
白晨
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获奖的项目名称为基于全程机械化的甜菜新品种引育及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的研发与推广。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我区上世纪90年代因甜菜生产中丛根病危害,单产和含糖大幅下降,以及没有单芽种、适宜的农机具和配套农艺技术生产成本高、效益差,导致整个甜菜产业失去优势和整体萎缩的现状,课题组开展了单芽抗丛根病育种,2008年按照国家基于食糖基本自给的战略需求,系统开展了甜菜新品种引育和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模式的研发与推广。课题组研发并推广的成果为全国特别是我区甜菜制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