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7-21 09:14点击: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科普文化宣传展馆”“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7月18日,在省政协“辽宁省海洋问题督察交办整改情况”月度协商座谈会上,部分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建议开展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建立长效机制,对海洋生态环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比,形成实时更新的大数据平台,随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姜大为委员建议。
结合调研数据,康杰委员建议,有效治理和控制陆源排海污水,提倡和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工业系统;强化“河长制”,加强域内水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海洋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民盟盟员左然涛建议,尽快出台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细则;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建立和强化“红线意识”,明确不能涉及的区域和底线,引导项目和企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严格海洋监察执法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议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海洋执法机构建设和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民盟盟员刘新山建议。
“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海岸生态环境和原始景观急需修复。”民进会员张杰峰建议,加强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监视和预警,严格保护城市湿地、沿海防风林带,加强受损岸线的生态修复工作。
合理有序发展“蓝色经济”,才能让浩瀚海洋造福子孙后代。
专家陈旭东建议,科学认识海洋牧场的生态环保价值,形成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合力。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吸引多方面资金向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聚集。强化科技支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用技术。
“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要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环境保护为抓手,破立结合,打好环境治理和转型升级组合拳,实现产业升级,打造新优势。”专家李志国建议。
“现代海洋牧场是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前提下,一种新型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我省是海洋大省,应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依托,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郭笑嫣建议,探索将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入海洋牧场建设,形成海洋牧场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辽宁样本。
(责任编辑:李嘉欣)
相关报道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