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7-05 22:22点击:
这几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很多城市都不能算新鲜事物了。最近却有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自助图书馆形同虚设,无人问津。还有市民表示“自助图书馆可有可无”,有的市民甚至不了解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不免引人深思。
在读书备受重视、全民阅读率广受关注的今天,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诞生,在客观上无疑为市民读书提供了方便。它摆脱了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人们利用上下班路上、闲暇散步的时间,在社区、街角就可以完成一次与图书的亲密接触,最大化地利用了碎片时间,而且,一座座自助图书馆矗立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识,也能起到鼓励读书,营造氛围的作用,对人们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是一种无言的激发。
读书,在本质上是人们完善自我、充盈内心、提升素养的自觉行为。真正促使人拿起书本的,依然是人内生的文化诉求。只有对世界满是好奇、对人生抱有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会对手不释卷感到幸福。翻开书本,才会有牛进了菜园的兴奋和快感。我们应该承认,虽然阅读尚未成为全体国人的“刚需”,对于有些人而言,读书只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或打发时间的消遣。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人的素质的更高要求,主动阅读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哪怕是抱着“即学现用”的功利目标而读书,其实也是出于内心诉求的牵引。
自助图书馆遭到冷落,或许是因为它还没有真正找到与社会阅读诉求以及这种诉求满足方式的正确“接口”。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助图书馆利用率低就将其抛弃。相反,应该赋予它更多促进阅读的功能,使其在书香社会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自助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被阅读的图书,而且应提供读书的动力。自助图书馆因为体积的原因,其藏书的数量和种类定是有限的,客观上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但是,通过加快图书更新频率,丰富新书介绍的形式,提供预约借书等服务,完全可以让自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而不是一个存货有限的“书箱”。在大数据技术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今天,自助图书馆也应利用借阅形成的数据,对其所在社区的阅读偏好作出精准分析,“猜中”读者的阅读诉求,比如年轻父母多的社区,不妨多放些儿童图书;老年人多的社区,不妨多放些养生类图书,等等。通过定向投放并动态调整24小时图书馆的存书,增强自助图书馆的实用性和亲和力。
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阅读潮流在当下的变化。在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纸质阅读实际上已处于下滑趋势。自助图书馆也应增强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含量,除了提供纸质图书之外,还应提供电子图书的下载式“借阅”。在此基础上,再借鉴时下各种阅读软件的模式,形成可追溯的阅读链条,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以自助图书馆为节点的图书流通网络和阅读社群,为读者提供分享读书体会、结识“书友”的机会,使每一次借书和还书,都变成一次以书为媒介的阅读社交。让每一颗喜欢阅读的心灵互相鼓励,并共同点亮对阅读冷漠的人群。